说到“第三代惠州试管婴儿”,都知道它是对胚胎进行遗传学筛选。
可是,又常常听到“PGD、PGS、PGT”,这三种英文简称,只一字之差,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该选择哪一种呢?
一、“第三代惠州试管婴儿”的旧称
“第三代惠州试管婴儿”技术是指对于有遗传性出生缺陷生育高风险的夫妇。
在常规惠州试管婴儿治疗程序中,当胚胎在体外培养3~6天后,活检1个或数个细胞进行遗传学检测,剔除具有遗传缺陷的胚胎,选择正常胚胎移植入母体子宫,避免女方反复自然流产或者怀上遗传缺陷胎儿。
“第三代惠州试管婴儿”是一个俗称,以往的学名叫做“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是对有遗传风险的染色体病和基因病的父母,进行胚胎学的遗传学诊断,简称“PGD”。
随着技术的发展,PGD技术开始用于改善惠州试管婴儿的成功率,对“正常”父母的胚胎进行筛查,即“植入前胚胎非整倍体筛查”,简称“PGS”。
概念上的简单区分“PGD”和“PGS”的方法是,PGD主要针对夫妻双方或者之一存在遗传性缺陷或者为遗传性缺陷携带者,而PGS针对的夫妻双方没有明确的遗传缺陷。
二、“PGD”、“PGS”名称的局限性
“PGD”中的“D”代表“诊断”,用临床术语“诊断”来描述胚胎检测,太过绝对而显的不太合适,而且不能区分检测的具体内容和不同的适应证。“S”代表“筛查”,命名太笼统,没有确切含义。
三、“PGT”新名称的提出
为了更好的国际交流和学术研讨,2017年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会(ESHRE)等国际学术组织共同发出倡议,建议采用新的术语来描述“第三代惠州试管婴儿”,即“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简称“PGT”。
“PGT”中的“T”代表“检测”,相对于“D(诊断)”或者“S(筛查)”更加严谨和准确。但是,单纯用“T”同样不能区分“第三代惠州试管婴儿”的不同适应证。
四、“PGT”的不同适应证的命名
为了在名称上能够直观的区别PGT的不同适应证,专家建议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字母来区分,即:
(1)PGT-SR:是指夫妻双方或之一存在染色体结构重组者,相互易位、罗氏易位、倒位等。
(2)PGT-M:是指单基因疾病生育风险者,主要是指孟德尔遗传病。目前,它的应用内涵也有进一步的延伸,如HLA配型选择、肿瘤易感基因剔除等。
(3)PGT-A:是指为了提高临床IVF的成功率,进行胚胎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相当于旧名称中的“PGS”。
新的命名简称能够方便识别临床不同适应证,也方便实验室区分不同的胚胎检测项目。新的名称更加清晰明了,且更加严谨科学。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