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康网手机端

手机扫一扫

名医在线 试管知识全部

为什么实际取卵数目比B超卵泡数目少?泰嘉运专家为你答疑解惑!

2025-07-31试管知识

在辅助生殖技术(ART)领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帮助不孕不育夫妇实现生育梦想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超声波监测(B超)是评估卵巢反应、预测取卵数量的关键工具。然而,许多患者在经历促排卵周期后,常常会发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B超显示的卵泡数量明明不少,但实际取到的卵子数目却少于预期。这种“取卵数 < B超卵泡数”的差异,让不少患者感到失望甚至焦虑。那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原因呢?

一、B超卵泡与成熟卵子并非完全对应

B超监测的是卵巢内液体聚集形成的囊状结构——卵泡。一个发育良好的卵泡通常包含一个卵母细胞(即卵子)。然而,并非所有B超可见的卵泡都含有成熟且可受精的卵子。卵泡的大小是判断其成熟度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直径达到18-22毫米的卵泡被认为是“成熟卵泡”,是取卵的主要目标。而直径小于14毫米的卵泡,其内的卵子往往未成熟,即使被取出,也难以正常受精和发育。

在促排卵过程中,虽然药物刺激了多个卵泡同时生长,但它们的发育速度并不完全同步。因此,B超报告中的卵泡总数,可能包含了大量未成熟的小卵泡。医生在取卵时,主要针对的是那些达到成熟标准的卵泡进行穿刺抽吸。那些过小或过大的(如直径超过25毫米,可能已退化)卵泡,往往不会被纳入取卵范围,这自然导致了实际取卵数少于B超卵泡总数。

二、取卵操作的技术因素

取卵手术是一项精细的微创操作,需要在超声引导下,通过阴道穿刺针进入卵巢,逐一抽吸卵泡液。这个过程虽然技术成熟,但仍存在一定的“漏网之鱼”或“空泡”情况。

1. 卵泡液丢失或未完全抽吸: 有时,卵泡内的液体可能因位置、粘稠度或穿刺角度等原因,未能被完全抽吸干净。特别是位置较深、被其他组织遮挡或与盆腔粘连的卵泡,穿刺难度增大,可能导致卵子未能被成功取出。

2. “空卵泡综合征”(Empty Follicle Syndrome, EFS): 这是一种相对罕见但确实存在的现象。尽管B超显示有足够数量和大小的成熟卵泡,且血清激素水平(如LH、E2)提示卵泡已成熟,但在取卵时却发现卵泡液中找不到卵子。EFS的确切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促排卵方案、药物批次、给药时间、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实验室处理流程等多种因素有关。有时,过早或过晚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触发排卵,也可能导致卵子提前排出或未及时释放,从而在取卵时成为“空泡”。

三、卵子与卵泡壁的粘附性

在正常情况下,成熟的卵子会从卵泡壁上释放出来,悬浮在卵泡液中,便于穿刺针抽吸时一同被吸出。然而,有时卵子可能与卵泡壁粘附较紧,在抽吸过程中未能顺利脱离,导致卵子滞留在卵泡内而未被收集到。这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也可能是导致取卵数少于预期的原因之一。

四、个体差异与卵巢反应

每位女性的卵巢储备功能、卵泡发育质量以及对促排卵药物的反应都存在个体差异。有些患者可能基础卵泡数量(AFC)尚可,但卵泡发育质量不佳,导致部分卵泡虽然在B超下可见,但内部卵子质量差或发育停滞,最终无法获得可用卵子。此外,年龄、卵巢功能减退(如DOR)、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等基础疾病也会影响卵泡的成熟度和取卵效率。

总而言之,B超卵泡数与实际取卵数之间的差异,是由卵泡成熟度、取卵技术、个体生理特点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些原因,有助于患者更科学地看待试管婴儿过程,减少不必要的焦虑,以更平和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愿你的每一次努力都有回应,泰嘉运一直在你身边。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